朝鲜半岛与我国辽东半岛接壤,自古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,但是纵观历史,在明清以前,他们这块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政权,和中原政权多有摩擦,甚至兵戎相见。
这个时候就有小伙伴很好奇了,封建时代中原建立过很多强有力的大一统王朝,其国力、军力远非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可以比拟,为啥不一并将其并入中国版图呢?
图片来源于网络:封建时代的朝鲜半岛版图
一、从先秦的南北朝的朝鲜半岛
1、周到秦汉时期的演变
针对这个问题,我们还是一步一步从最初的历史记载去慢慢分析,先秦时代,不要说别的国家和地区了,就算是农耕文明十分发达的中原地区,人口也十分稀少,像现在的江南一带还是没有开发的“荒芜之地”。
周王朝建立之后,在兼并土地上可谓下了不少功夫,分封制就是在这一原动力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,除了封国之外,周王室还广建军事要塞,控制周边土地,收缴赋税,但是很多地区在他们眼中仍然是没有征服价值的。
东周开始后中原陷入军阀混战,人口和各诸侯国的国力此消彼长,很多土地被开发应用,其中燕国就涉足到了辽东一带。
辽东再往东就是箕子朝鲜的地盘了,他们是商人的后裔,当时还不能称之为国家,只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,公元前194年,卫满攻打箕子朝鲜,驱逐其国王箕淮,后者则带领残部难逃,击败马韩做了新的“韩王”。
汉武帝时期就比较猛了,按照史书上的记载,直接灭掉了卫氏朝鲜,在朝鲜半岛上设立乐浪、真番等四个郡。图片来源于网络:箕子朝鲜
2、不征服的理由
这四个郡里面,最南边的真番和临屯靠近马韩和辰韩,当地人一直不配合汉朝的统治,到了公元前82年左右,汉朝回缩战略,实施休养生息,于是就放弃这两个郡。汉武帝如此强大,为什么不直接拿下这两个部落政权呢?
根据史书的记载,当时的马韩文明比较发达,有54个城邦,也可以说是村落,辰韩就差劲了,还是原始部落阶段,一共才24个村落,两方加在一起才10万余户,且地狭民贫,文明程度不高。
就像史官记载的那样,马韩人住在和坟地一样高的屋子里,不会骑马,也不会使用耕牛,这样的土地自然对大汉是没有吸引力的。
西汉中期后,我国东北的扶余人南下建立百济,公元前37年,另一支扶余人建立了高句丽,此后从东汉开始到两晋,我国中原腹地一直是烽火四起,内乱不断,根本无暇北顾,这个时候就让高句丽快速的发展了起来。
在这个过程中,马韩和辰韩进行合并,建立了新罗政权,至此,百济、高句丽、新罗拉开了朝鲜半岛上“三国争霸”的时代。图片:辰韩的贫民剧照
二、中原政治文化对朝鲜的影响
1、一个不划算的买卖
朝鲜半岛进入“三国时代”的时候,咱们中原还是南北朝大动荡的时期,汉武帝设置的辽东四郡也基本名存实亡了,高句丽比较生猛,直接占据了辽东和辽西广阔的土地,成为东北地区的大霸主,直接威胁到了中原政权的安全。
此后包括燕国、北齐、隋朝、唐朝在内的诸多中原政权开始北顾朝鲜,不断打压高句丽,最终将其灭国,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。
可令人无语的是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高句丽是没了,新罗却崛起开始蚕食土地,此时华夏大地的主人是李唐王朝。图片来源于网络:高句丽疆域
不过,唐王朝当时的主要精力在西北方向,不愿意去双线作战,从地缘上看,只要朝鲜不影响到辽东半岛,那对中原的威胁就不大。
中原的军队如果要走陆路去攻打朝鲜,就必须从华北的燕云地区进入辽西走廊,之后过辽河平原,在这里集结修整,整备粮草,选择适合的季节才能发动攻击,不过辽西走廊的地势并不理想,且当地的物产不丰富,因此,中原政权远征朝鲜半岛是不够本的买卖。
这个时候主要的政策就是尽力控制住辽东,让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无法发展,只能对中原称臣,这就是“双赢”的局面。图片:唐王朝时期的朝鲜资料截图
2、“同化”后的朝鲜
我们理清了朝鲜半岛政权和中国古代王朝之间“微妙”的关系之后,再回过头来单独看看这块土地,其实大家只需要拿出一张《世界地形图》仔细看一看,就很容易发现这个半岛的面积狭小,土地贫瘠不堪,加上自古以来十分复杂的民族和文化混合,整体文明程度并不高。
反观咱们中原地区,在数以千年的时间里,都能够通过先进的农耕文明来满足自给自足,而一旦选择了东征朝鲜,那还真是出力不讨好。如果你是一位皇帝,从方方面面出发,也大概率不会去碰这块“烫手”的山芋,因为性价比着实太低了。图片来源于网络:朝鲜半岛的面积
另外,随着汉族儒学的传入,尤其是朱熹后人抵达朝鲜之后,朱理学说对其民族的影响十分之大,这就在文化上对华夏有了很高的认同感。
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,朝鲜半岛政权的君臣,在价值观上就趋于中华,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明朝之后,朝鲜一直自称是“小中华”和“正统”的原因。
元明清时代,朝鲜半岛上不再像以前那样风云变幻,政治基本稳定,也认同了中原宗主的地位,既然是我中华之藩属,自然也就没有了行兵讨伐的理由,至此朝鲜被列为中原政权“不征之国”的名单之中。
图片:抵达朝鲜剧照
综上所述,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之所以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版图,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自身生产力和国力的掣肘,也有思想文化上的认可,不一而论。
文章作者:大慧
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!
还没有内容